求神 🙏 拜佛 💿 道乐 📀 佛曲 📝 关于...
  定善和散善是什么意思?详解定善与散善
   文 / 净宗法师 2020年3月28日
  定善和散善,依《观经疏》云:定善一门,是由韦提希夫人致请的。散善一门,是释迦牟尼佛自己宣说的。定善是指《观经》十六观中的前十三观,即从日观以下,至第十三观以来,名为定善。散善是指三福九品,三福是世福、戒福、大乘行福;九品是《观经》十六观的第十四上辈观、第十五中辈观、第十六下辈观。名为散善。
  什么是定善?
  韦提希夫人说:「我今愿生极乐世界,愿佛告诉我,如何思惟,如何正受。」经云:「唯愿世尊,教我思惟,教我正受。」所谓「思惟」、「正受」都是指观想,「你告诉我,怎样观想去往生?」因为韦提希夫人听闻过佛法,但还不知道称念弥陀名号去往生,以为要通过观想,以为观想的功德殊胜(一般人都这样认为),这样才可以去往生。
  释迦牟尼佛就应韦提希夫人的请求,讲了十三定观,因为韦提希夫人问的是定观,所以,讲了日想观、水想观、宝地观、宝树观、宝池观、宝楼观、华座观,华座观后面是像观,观想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的宝像;然后是真身观,观六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那么高的阿弥陀佛真身;然后是观音观、势至观、普观、杂观,一共十三观,这叫定观。
  (一)日想观
  日想观,又作日观、日想。正坐西向,谛观于日,令心坚住,专想不移。见日欲没,状如悬鼓,既见日已,开目闭目皆令明了。
  (二)水想观
  水想观,又作水观、水想。初见西方一切皆是大水,再起冰想,见冰映彻,作琉璃想。
  (三)地想观
  地想观,又作地观、琉璃地观、地想。观想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,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,一一宝各有五百色光等。
  (四)宝树观
  宝树观,又作树观、树想。观极乐国土有七重行树,七宝花叶无不具足,一一花叶作异宝色,又一一树上有七重网。
  (五)宝池观
  宝池观,又作八功德水想、池观。观想极乐有八功德水,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花,摩尼水流注其间演妙法。又有百宝色之鸟,常赞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
  (六)宝楼观
  宝楼观,作此观想即刻成就以上五种观法,故又作总观。亦作总观想、总想观。观想其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,其中无量诸天作伎乐。又有乐器,悬处虚空,不鼓自鸣。
  (七)华座观
  华座观,又作华座想。观佛及二菩萨所坐之华座。
  (八)像观
  像观,又作像想观、佛菩萨像观、像想。观想一阎浮檀金色佛像坐彼花上,又观音、势至二菩萨像侍于其左右,各放金光。
  (九)真身观
  真身观,又作佛观、佛身观、遍观一切色身想。观想无量寿佛之真身;作此想即可见一切诸佛。
  (十)观音观
  观音观,又作观世音观、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。观想弥陀胁士中之观世音菩萨。
  (十一)势至观
  势至观,又作大势至观、观大势至色身想。观想另一胁士大势至菩萨。
  (十二)普观
  普观,又作自往生观、普往生观、普观想。观自生于极乐,于莲花中结跏趺坐。莲花开时,有五百色光来照身,乃至佛菩萨满虚空。
  (十三)杂想观
  杂想观,又作杂观、杂明佛菩萨观、杂观想。观丈六佛像在池水上,或现大身满虚空。即杂观真佛、化佛、大身、小身等。
  什么是散善?
  定观之外,韦提希夫人没有请求散善。释迦牟尼佛亲自开散善,即三福九品。为什以开散善呢?因为能修定观的人很少,不入禅定是观不成就的,所以,不等她来请求,释尊自开三福之门,以摄散动根机。三福是净业三福,即世福、戒福、行福;九品是九品往生,念佛人的智慧功德,有深浅的不同,可以分为上、中、下三辈。在三辈中,每一辈又可分为三品,即上上、上中、上下、中上、中中、中下、下上、下中、下下,合之便成九品。
  三福
  第一福叫世福
  世福,世间的善事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四句。第一句「孝养父母」,我们生而为人,当然应该孝养父母,在世间福报中,把这放在第一;我们做人,也是老师教育培养出来的,所以要奉事师长;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这四句叫世福。世福是世间不管信不信佛教,都知道是善事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当然都是善法了,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是通途的善法。
  第二福叫戒福
  戒福,即受戒善法,「受持三归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这三句。「受持三归」,归依佛、法、僧三宝了;「具足众戒」,五戒、八戒、菩萨戒,出家人有比丘戒、比丘尼戒,一切大乘、小乘戒都具足,或受多分戒,或受少分戒,或受全分戒,或受大乘戒,或受小乘戒;「不犯威仪」,佛法里不仅有大的行为要求,也有细小的要求,所谓「八万四千细行」,叫威仪。这叫戒福。戒福是佛教内部特有的善行,那就比世福更高了。
  第三福叫大乘行福
  大乘行福,是大乘佛法的内容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这四句。「发菩提心」是一般圣道法门各宗各派都要求的,很殊胜的。你不发菩提心、不愿广度众生,怎么成佛呢?所以要发菩提心;「深信因果」,因果有二种:一个是世间因果,一个是出世间因果,要深信。我们很多人讲信因果,都很浅,甚至烦恼一来,稍微有点不如意,就不信因果了,像刚才(所说的)韦提希夫人,她就不信因果,她说:「世尊哪,我没干过坏事啊,怎么生了这样的儿子啊?」(以前所做的事)她忘记了。平时讲得很清楚,「我信因果哎,我信佛教哎」,其实大家连「信因果」这三个字都不容易做到,若果然深信因果,人家打你,你决定不会生气,因果报应嘛!你不仅不会生气,内心还觉得:「对不起,我以前打过你,我本来找着还都还不上,现在劳你大驾,亲自上门让我还,谢谢你,把我这段业债消掉了。」心里边觉得对不起人家。而我们不是的,「我没惹你,你干吗打我呀!」这叫深信因果吗?做生意亏本了,也在那里发脾气了,「念佛怎么没有感应哪?」这统统不叫深信因果;「读诵大乘」,读诵大乘经典,《金刚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华严经》、《楞严经》等等;「劝进行者」,劝导其它的人,要精进努力地修行。这叫散善三福。
  九品
  上辈观
  上辈观,又作上品生观、上辈生想。即观上辈徒众自发三心、修慈心不杀行等、临终蒙圣众迎接,及往生后得种种胜益之相。
  中辈观
  中辈观,又作中品生观、中辈生想。即观中辈徒众受持五戒八戒、修孝养父母之行等,及感得圣众迎接而往生等相。
  下辈观
  下辈观,又作下品生观、下辈生想。即观下辈徒众虽造作恶业,然临终遇善知识,而知称念弥陀名号,因之得以往生,及蒙种种胜益之相。
  结语
  定善是韦提希夫人请的,她是站在自己的立场,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有甚深的功夫、观想的力量才能往生,释迦牟尼佛就顺应着她这种观念来跟她讲定善十三观。但是佛讲散善,就是先宣说净业三福,然后再讲九品往生,这属于散善范围。这个散善不是韦提希夫人请的,是释迦牟尼佛自己宣说的,这就随自意说。定善是随他意说。那随自意说的散善,三福九品才大畅诸佛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出世本怀,那真是大慈大悲啊!
  如果只是定善的话,那很多众生也没有办法由《观经》得度,因为定善成就不容易,对散乱的众生来说很难观想清楚。那释迦牟尼佛也清晰地知道这桩事情,才会开九品往生散善的这个内容。你就没有定善的功夫,你只要信愿称名,在散乱心状态当中,阿弥陀佛也能把你拯救出去。这样对于五浊恶世的业力凡夫来说就有一个希望了,就有一个保证。这是来自于阿弥陀佛那种平等普度的悲心愿力啊!释迦牟尼佛了解阿弥陀佛的这种大愿的力量,所以他自己宣说出来。
  孝养父母,你不一定要入定;奉事师长,你也不一定要入定。不用定观,散善比较容易。但是,散善的力量也就比不上定善。散善九品的前三品:上辈上品、上辈中品、上辈下品,这三品是学大乘佛法之凡夫;中辈上品、中辈中品,这两品是修小乘佛法之人;中辈下品,是学世间善法之人,孝养父母等,他也没学大乘,也没受小乘戒,不知道佛法,在世间行善。这六种人是善人,一个比一个档次低,大乘善法做不到就小乘善,小乘善法做不到就世间善。

  上一条 什么叫加持?是一种鼓励
  下一条 暴饮暴食者会有什么果报?

  延伸阅读
  什么是咒语? 咒语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语句所组成的符号,代表著特定神明或…
  如何做到“念佛一声福增无量”? 最近,有一些经常念佛也听经闻法的一些人,他…
  无诤,是修行者的美德 有一天,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,二人相约…
  没有感恩便什么都没有 佛陀在世的时候,有一位老人,虽然有五个子女,但是没有…
  普佛是什么?为何普佛时要先设立牌位? [em]普佛是什么?[/em] 所谓…

 [拜佛|广场][知识|经咒|心灵][佛曲]
© 2022-2024 www.QiushenBaifo.com 求神拜佛